正因为有警员监视,李庄才特别顾忌,龚刚模也特别顾忌,所以就不敢直接交流,所以不能不以眨眼的方式交流。
在法庭上抛将出来,唯一的作用就是说明李庄是淫棍,是道德上的卑鄙小人。第一次是1月16日在重庆大学与大学生代表们座谈时,这位领导说:有些人埋怨我们‘打黑。
就是说,一定要有行为或行为的结晶(证)和实际效果(碍)。为了掩饰交易,当局和龚刚模都在编故事,但是都不能自圆其说,都有明显的破绽。但是,重庆方面又不甘心,觉得不能让李庄的诡计得逞,又执意要取消缓刑,以证明没有任何内幕交易,结果就必然要惹得李庄大曝内幕,使双方都弄得颜面尽失。他们说,就算检方指控的李庄的妨碍作证的行为都是真的,也应该考虑到李庄犯罪中止的情节而减轻或免除其处罚,因为李庄的退出行动实系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符合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退一步讲,就算2月3日庭审中李庄宣读的六条认罪声明被网民猜测出了被比(逼)认罪缓刑的暗示,那就由他去好了,反正是猜测。
至于龚刚模的妻子、兄弟,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形下,他们面临的选择很简单,要么作为龚刚模案或李庄案的同案犯被起诉判刑,要么作为辩方证人证明李庄有罪而换取不起诉并且有利于龚刚模从轻处罚的回报。十五、区区小案何致举国热议一个仅仅判处一年半徒刑的小案,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重庆领导人感到很奇怪,很纳闷。而与此同时,被高涨的地价和房价吊足了胃口的农民,做梦都想依靠政府征地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
这些人是不是造成钟家悲剧背后的另一只推手?他们除了扶弱抑强的目的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一点目的?笔者不敢妄加猜测。县领导的主要精力用于处理善后和灭火工作,一些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遭遇重挫,全县上下对此事议论纷纷。当大家都在对强拆政策口诛笔伐的时候,似乎大家都罔顾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强拆政策的受益者,君不见,当您安住在宽敞舒适房子里、当您行走在宽阔明亮的大街上,当记者住在高级宾馆挥笔写就痛斥强拆政策文章的时候,您是否想过,您脚下的土地可能就是政府用强拆手段征来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我国的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个崭新的中国,是不是因此可以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事件的深层原因如果中国地方政府能像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那样,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即所谓的消极政府,不去积极干预经济和经济生活,就可以当太平官了,就不必去搞强拆了。不过,事件对宜黄快速推进之中的城市化建设是一个沉重打击,要使这项工作完全恢复到事发前的发展态势尚需时日。
互联网式民主的出现显然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不过它也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也很容易走它的反面。人们宁肯相信弱势一方的种种说法,哪怕是这种说法可能漏洞百出,而不愿相信政府一方的说法,哪怕是这种说法合情合理。
很多人担心,如果因为这一事件导致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停顿,那么宜黄的发展可能后退五年。显然,某些记者迎合和利用了社会公众的某些心理,力图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他们所希望发展的方向。9月17 日,被烧伤的当事人之一叶忠诚在医院不治身亡,尸体被运回宜黄。其原因在于我国包括为官之道在内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丢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断代已有80年之久,由此造成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官没有官德、民没有民德。
政府公信力的降低也是负面事件迅速发酵的重要因素。宜黄是宜黄人民的宜黄,希望宜黄各界人士、广大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全力支持政府的各项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关怀,宜黄的明天会更好。从事发开始,整个过程都有记者跟踪报道,随时把相关情况发到网上。我们精心为公民打造设计的现代救济方式——法律武器,老百姓弃之如敝履,仍然习惯选择上访尤其是越级上访,而且的确只有这样才有效果,这和几千年前的拦轿告状有什么区别?由此,笔者想到一句很经典的话: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10月10日,县委书记邱建国、县长苏建国被免去职务。事发的第二天,数张当事人被烧伤的现场照片出现在网络上,很快这些照片及文字报道被众多网站转载,从而引发了全国网民的高度关注。
宜黄县的拆迁补尝标准应当说还不算低,尤其是近年的补偿标准提高了不少,相对周边的临川区等地算是高的,一般都远高于市场平均价。当然不是因此就说处理相关责任人不对,面对全国各地愈来愈猛烈的强拆风暴和由此引发的大量被征地农民的维权抗争事件,高层出手杀一儆百大概是必要的。
当然,仅凭此不能分出两国制度孰优孰劣。无庸讳言,这一事件对宜黄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县主要领导遭遇舆论的强大压力,众多与城建和招商引资相关的项目基本停止。有人对上传网络的照片进行了仔细辩析,认为如此高清晰和精准的照片,绝非业余水平,也绝非现场抓拍。尽管其中也的确实包含一些领导急功近利争政绩的因素,但它客观上促进了宜黄的大踏步发展。一些记者的报道显然与事实有出入,其中不少是记者的主观臆断。因此,坊间有人说是强拆烧伤事件的发生、发展是某些人的阴谋(当然,意外烧伤不在其中),是政府上套了。
崛起中的宜黄宜黄县近年来的发展是有目共瞩的。在种情况,要政府与被拆迁户就补尝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可以说难以上青天,于是被征地户、被拆迁户越级上访告状便成为常态。
但纵观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一些记者的报道未必都遵循了客观公正性的原则。从标题到文字,媒体未作任何改动。
老实说,宜黄县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能够在全市乃至全省脱颖而出,这个人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置身宜黄感受她的昨天和今天,宛如梦境一般。
有人常拿中印两国发展做比较,印度落后于中国有多种原因,但不能像中国这样最大限度地调控经济和社会资源(包括像征地这种事)是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拆迁户应当也是城市化建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如果政府不开发,你地皮、房子有那么值钱么?怎无奈,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谁的心会满足呢,正如古人云: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中西欠发达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落后至少二十年,中西地区财政困难,又普遍存在冗官、冗员、冗费等问题, 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十分突出。当然,宜黄的工作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一些干部职工对于领导关心下层干部职工较少、工资待遇较低等颇有抱怨,对一些单位无节制吃喝挥霍、一些领导以权谋私、一些权力部门办事索拿卡要、一些劳民伤财的工程,如一大四小工程,以及把大量的钱砸到新城区是否符合全县人民的利益等颇有微词。
媒体推波助澜宜黄强拆事件发展成为公共事件源于媒体的介入,尤其是互联网的介入。如精英治国模式下的立法者脱离实际、脱离民众的问题等等。
财政收入2.53亿元,是2005年的4.36倍。在类似印度这样的国家,要搞公共建设通常很不容易,如要修一条路往往好几年都解决不了征地问题。
正是这个原因,政府的负面事件往往能够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和共鸣。不过,包括记者在内的围绕在钟家周围的一些人,也许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简单,他们也未必个个都是充满了正义的善人。
农民的任何要求都支持,貌似占据道德制高点,实则无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最终还会损害他们的根本利益。强拆容易出问题这是肯定的,但政府不能因为容易出问题就放弃不做。近日,宜黄县政府一位官员投书媒体,对强拆自焚事件进行分析和梳理。事实上我们一以贯之地贯彻积极政府的理念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
因此,剩下的就只是问题出的大小和是否可控,而会不会出大事、出了大事是不是控制得住,实在说,就要靠运气了。如,把县委书记亲赴机场安抚当事人并劝说其放弃越级上访,就地解决问题说成是机场截访,甚至把当事人简单的上洗手间的小事,演绎成厕所攻坚战、现实版保持通话,并因此指责县委书记侵犯人权。
原发媒体表示,他的文章反映了基层政府和官员的一些看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故全文发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恢复需要解决意识形态方面的某些问题,尽管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进了党章。
为了达到他们想要的某种效果,一些记者发挥其丰富的想像力对原始材料进行符合他们意图的筛选和剪辑。宜黄的发展变化,折射出了整个江西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变化。